一、糖尿病的原因
糖尿病為一群表現出高血糖症的疾病的統稱,成因可能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作用有缺陷(胰島素阻抗性)。當人體健康時,攝食之碳水化合物會被消化和分解為葡萄糖,葡萄糖會被細胞吸收作為生長和能量的原料,這是人體主要的熱量來源。在進食後,胰臟會分泌適當份量的胰島素,胰島素使得葡萄糖從血液進入細胞中,但糖尿病病患的主要問題就是不能正常地完成這個步驟,導致葡萄糖在血液中積聚,並從尿液中排出。

二、糖尿病的分類
糖尿病可依照不同的發生原因區分為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其他特異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共同作者:廖彩涵、張桂獎)

(一)目標管理源起
西元1954年由Peter Drucker在管理實務(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書中提出此概念。Drucker認為並不是先有了工作才有目標,反之是先有了目標才能確立每個組織或每個人的工作。因此要將企業或是組織的使命、願景轉化成目標,再透過目標有效的傳遞及分解,讓組織內上、下級員工均能往同個方向努力,以達到目標管理的功能。

(二)目標管理定義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無論如何也要擠出時間,去看了期待一個多月的「2012」,果然沒讓我失望!幾年前看完明天過後,直以為災難片(或特效)的極致應該就是如此了,但隨著一部又一部的大片推出,全世界在這幾年中不知道已經毀了多少次(尤其是我最喜歡的紐約),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讚嘆永遠有更棒的特效,一次又一次地譏笑自己的天真,竟然以為好萊塢這個夢想製造工業有所謂的極限。也讓我想把2009-7-6的這篇網誌重發一次,心情是類似的。

最近很期待大陸的電影,剛看完集結號,期待風聲與「南京!南京!」的DVD,更期待建國大業的上映。當然,這無關政治,絕對無關意識形態。

「變形金剛又升級了」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承前

Porter
也對健保給付的制度提出嚴厲的批判。他首先提到「論件計酬制」,認為這會讓同樣的事情不斷被重複,醫師只會拚命多做,不會去想到價值,這是17世紀的做法。而「點值制度」只會讓醫療提供者不斷地想到錢,不會去注重醫療循環及所提供的價值。「診斷關聯群(DRG)制度」是正確的方向,也是台灣正要走的路。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也提到醫師或醫療團隊必然會把多數時間拿來照顧輕病、好處理的病人,因為這種做法能獲致較高利潤,所以在設計支付結構、根據疾病嚴重度調整DRG時,一定要謹慎。關於這點,其實在近幾年來健保局設計DRG制度、制定台灣版本的DRG時,就已經有注意到;而許多醫院也皆已針對此部分,模擬試算過各種情況,研擬出對醫院最有力的做法。趨吉避凶是人之常情,如何除弊興利,就考驗當局者的智慧了。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是Michael Porter應台積電邀請演講的講稿全文,主旨在討論台灣如何建立「高價值的健康照護體系」。Porter真的非常了解台灣的醫療現狀,如果說台灣的醫療體系病了,那他能在詳盡的診療之後,提出可行的處方,並向大家解釋開立此處方的理由,著實令人佩服。尤其此位演講者是一位並不住在台灣的外籍人士,更顯現其用心之深,功力之厚。

我原本一直覺得台灣的健保問題繁多,且以一位在現行健保制度下艱困醫療環境奮鬥的臨床醫師與醫院中層管理者的角度而言,台灣的健保制度根本不合理,且對醫界極嚴苛且不公平。但我仍認為台灣健保的覆蓋率是傲視全球的高,保費極低且就醫便利,對國民健康的促進有極大貢獻,撇開對醫界的不公,台灣的健保真的很難挑剔。但
Porter認為台灣健保只是跨出了第一步,而且是最簡單的一步,這點給我極大的震撼,顛覆了我的觀念。他指出台灣當前的課題是如何創建高價值的健康照護體系,在看完全文後,我完全認同Porter的理論,也同意台灣真的只是跨出了第一步,實在沒理由在此時自滿、放緩改革的腳步。

Porter
認為在健康照護體系中,價值的定義是單位金錢花費所帶來的健康成果。在健康照護制度設計及改革上,目前有三個課題:如何創建正確的保險制度、如何決定保險要支付哪些項目、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建立醫療照護給予的架構。光全民健保是不夠的,醫療照護真正核心的議題應該是如何增進價值;要增進價值,我們就不能如以往般把焦點都放在如何降低費用,台灣已經錯很久了。控制醫療花費的最好方法是改善品質,如同其他行業的情形。而且在醫療照護業中,業務的定義其實不是「健康照護」,而是「較佳健康」,我們的產品應該是「較佳健康」,而較多的照護不必然代表較佳的健康。這些觀點對我是全新的觀念,但雖是初次聽聞,仍能完全體會及認同。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Yahoo!知識+有人講到若糖尿病病人在成人健康檢查時診斷糖尿病,每三個月追蹤一次,空腹血糖分別是117、116、127 mg/dL,醫生在測得127 mg/dL時說他想不想吃藥都可以。他問這種初期糖尿病的情形是否需要服藥,另外是否有需要買血糖計且很頻繁的測量?

這也是臨床上很常被問到的問題,以下是我在Yahoo!知識+的回答


這個時期還沒有一定要自我檢測血糖。若要自我檢測,建議先不必太密集,畢竟這很辛苦,可以先每週一至二次檢測早上空腹血糖,再視情形增加或減少頻率。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要認識糖尿病?
由於醫療的進步及公共衛生的改善,慢性疾病已取代急性傳染病,成為國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在其中,糖尿病的罹患人數與死亡率逐年攀升,且隨年紀的增加而上升,其病患人數成長是我國慢性病患的第一位,此與台灣社會的變遷、生活型態的改變、及國人壽命的延長有關。目前台灣2079歲成年人中,第2型糖尿病的盛行率為5.8%,全台灣估計有近100萬位糖尿病人。糖尿病於96年時為台灣十大死因之第四位,還與十大死因中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高血壓息息相關,相關併發症也是造成許多殘障的主因,例如尿毒症、截肢、失明等。所以糖尿病實為現今國人健康之大敵,除了影響個人的健康及生活品質外,也為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壓力,更是國家醫療財政的一大負擔。因此,認識糖尿病並能及早確立診斷及治療實為現代人之一大健康課題。

 

為什麼會得到糖尿病?
糖尿病依病因可分為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原因所導致之糖尿病等四種類型,95%以上病患皆屬於第2型糖尿病,相關因素包含遺傳、年紀增加、多吃、少動、肥胖等,絕大多數病人的罹病與生活型態有絕對之相關。糖尿病的成因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在體內作用不良(胰島素阻抗性),此時葡萄糖不能進入細胞,血糖因而升高,過高的糖份會從尿液排出,因此這個病被稱為糖尿病。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超棒的地方,也多虧了作者chuanlin999很棒的攝影
還以為是國外哪個villa,真讓人無法相信是在台灣
讓我超想去的,尤其我超愛海角七號!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