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TFC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錯誤】網傳「耳朵癢」、「皮膚癢」是血糖超標訊號?

摘錄部份內容:

爭議點一、傳言宣稱「耳朵癢」、「皮膚特別癢」,是血糖超標的訊號,是否屬實?

翁瑄甫指出,絕大部分的血糖超標沒有症狀,在少數極端的情況,血糖超標非常嚴重的狀態,會出現所謂的「三多一少」,也就是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少的症狀。「皮膚癢」不是糖尿病典型症狀,而且皮膚癢的成因很複雜,必須依據其他症狀來做綜合判斷是否與糖尿病有關。單就「耳朵癢」、「皮膚癢」來作為血糖超標的訊號,並不成立。

文章標籤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醫生,我可以打疫苗嗎?」這是昨天晚上門診,一個病情穩定的甲狀腺亢進的年輕女性病人問我的話。我真的被嚇了一跳,怎麼現在還在問這個問題?不是因為這問題不對,而是因為早就該問了,怎麼現在才問!

 這句話在幾個月前,絕對是各門診排名第一名的問題,但是經過政府與醫界不斷的教育,大家對新冠肺炎與疫苗的知識愈來愈充足,一方面疫苗也逐漸到位,大多數的民眾都已經接受施打,一般都打過兩劑,甚至有些醫療人員都打完三劑了。而少數不接受打疫苗的人,也都心意已決,不會再來問醫師,所以我還真好一陣子沒聽到這問題了!

 因為Omicron變異株入侵台灣,台灣疫情蠢蠢欲動,政府正好就在昨天大幅放寬第三劑,鼓勵民眾趕快施打。所以我在與這位病人溝通之後,確定她真的只是因為擔心疫苗影響本身慢性疾病,沒有其他因素而拒絕疫苗。我告訴她「趕快打!別人都打3劑了」,請她盡快施打,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親友!

投影片1.JPG

投影片2.JPG

文章標籤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津辭典2018年公布新字:hangry」雖然這是三年前的新聞,我卻是前幾天才看見,覺得十分有感!「牛津辭典」會定時經過審定添加新字,通常是網路上或現實中的流行用語,而這個字確實反映出了許多人的心聲與無奈。

hangry (餓怒)」:餓到生氣 = 「hungry (餓)」+「angry (憤怒)」

「肥胖」是現代人的共通大敵,原因有太多太多,比想像複雜,而且十分難解!例如「食慾」與「情緒」,常常互為因果。不但餓會造成生氣,反過來,「情緒性飲食」或「情緒性暴食」也是問題,許多人在遭受疲勞、憤怒、或壓力時,會多吃甚至暴食,造成體重失控!

投影片1.JPG

投影片2.JPG

文章標籤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醫生,胰島素一定要打針嗎?」這是一個45歲的男性病人在前兩星期的門診中問我的。他糖尿病已經15年,很特別的是他的糖尿病從一開始就很難控制,很快就進展到併用多種口服藥,那時他因對醫療結果不滿意而轉換醫院,來到我的門診。我建議他必須打胰島素,但是他跟很多病人一樣,抗拒很久的時間才接受,印象中可能拖延了一年多吧!雖然已經使用胰島素,但是他還是害怕打針而用藥不規則,血糖無法很理想,所以雖然年輕,卻已經有了糖尿病的初期腎病變與視網膜病變。

他其實外表看起來很有活力、很勇敢,在工作上很活躍,但是就是過不了「打針」這關。過去這十年來,他的打針常常有一搭没一搭,據他說,他常常看著針頭而就是不敢往身上扎下去,我甚至有時候從他講話中都可以聽出他在發抖、聽出那種恐懼。與其他病人比較,他比較特別的是,都經過十年了,他還是無法接受打胰島素的這個現實。

回到他的問題:「胰島素一定要打針嗎?」
我的答案是:「胰島素一定要注射,但不一定要打針!

如果提早個兩三年問我這個問題,那是一定要打針的。不過感謝科技的進步,現在有了「無針注射器」,可以利用高壓將胰島素藥水噴射到皮下,所以不會害怕針頭,不必扎針,自然也不會有針刺的疼痛。我自己嘗試過,感覺好像是用手指輕輕彈了一下,但是因為這種感覺很主觀、因人而異,所以這種裝置只能稱為「無針注射器」,不敢叫做「無痛注射器」。在台灣,目前絕大多數使用者都是第一型糖尿病的小朋友,小朋友能夠接受的程度,大人一定可以接受。另外可以減少因為時常扎針而造成的皮膚硬塊。

文章標籤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師,我只求平安,不求添福壽!

昨天是平安夜,讓我想起這段話。這是一個65歲男性「糖尿病」病人在門診曾經對我說的,已經不止一次。意思是要我別再一直提點他要好好控制疾病,不要再建議他吃更多的藥。我還特別把這段話記錄在他的病歷上,提醒自己在每次門診時,能記得他的要求與態度。這是他的人生觀,也是他對於我的要求,我當然要尊重且幫他捍衛!

這個病人的糖尿病控制,我都告訴他絕對有90分以上的水準,甚至有時候可以95分,只是在醫師的責任,當然要協助他達到100分,而且我絕對會盡量「趨吉避凶」。但是他還是有些傳統的觀念改不了,例如「藥吃多了不好」、「藥物一定會有副作用」,即使在與他相處及溝通多年,他的態度仍然不變。

其實,他才65歲,現在只有單純「三高」疾病,藥物也還算簡單,不麻煩,以台灣現在的社會情狀,他未來可能還可以擁有20年以上的人生,如果希望維持彩色的人生,不是黑白的,那就要現在好好控制才對。以我的觀點,他是真的太保守,現在許多藥物都有很好的療效,而且風險極低。甚至現在有些新藥還有臨床實證,可以比舊型藥物額外保護心臟、腎臟等器官,減少併發症與死亡。

控制疾病的目的,本來就是「添福壽」,也要兼顧「平安」!平安與福壽本來就可以並存,不是只能二擇一!尤其在現在的醫療進步之下,有很多新型的好藥物,讓吃藥控制更簡單、又更安全。當然,自己還是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習慣與生活,吃藥只是輔助。

文章標籤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甲狀腺亢進的症狀很多樣化,確實讓很多人搞不清楚。

之後會製作一些門診常見的一般性問答。

投影片1.JPG

投影片2.JPG

投影片3.JPG

文章標籤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她才是我的光!

兩年前的今天,一位門診病人送了我這張小卡片,讓我真的心裡暖了好多天!這是一個27歲左右的女生,在更一年前被診斷得了第一型糖尿病,因此必須每天打四針胰島素、每天自己扎手指多次測血糖,生活、飲食、工作都受到很大的衝擊,心情是非常沮喪的。不過,她真的很堅強、很棒,很努力學習各種知識,也在我們團隊的鼓勵與指導之下,把血糖控制得很好!

每個醫學生都學過,哀傷有五個階段,臨床應用就是一個病人在知道自己罹患疾病後,會經過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能愈快度過這幾個階段,對心理與疾病控制是愈好的!這位病人的表現非常明顯,在尤其是初期的多次門診,我發現她會不斷地想要嘗試以自己的方式處理疾病與生活,但是結果幾乎都不好,因為真的很違反控制的規則。可是她非常不服氣,所以我對她講過幾次「規則不是由妳訂的!」,希望將她點醒!只是我真沒想到,我這句極罕情形才使用的嚴正用語,會讓她這麼記憶深刻,影響悠遠。

我想,她才是我的光!

投影片1.JPG

文章標籤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師,是有必要講得這麼可怕嗎?

其實,病人不會真的對我問出這句話,但是我可以從他們的表情、語氣、或是隱約流出的用語,看出「他們的疑問」,或聽到「他們心中的OS」。

以糖尿病為例,不論是在民眾演講、門診衛教,尤其在對於像一張白紙的新病人進行最基本的疾病介紹時,醫師通常的起頭大概都是:

  • 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前幾名
  • 糖尿病不但造成很多死亡,還造成很多殘障,影響個人與家庭
  • 糖尿病造成全身血管病變,會造成中風、心肌梗塞、洗腎、失明、截肢

尤其發現眼前的病人聽不懂或講不聽時,醫師常會愈講愈急、愈講愈嚴重,就怕病人不牢記、不在乎、不好好控制疾病,最後延誤了自己的健康。

換成其他疾病,也是一樣,不論高血壓、膽固醇、甲狀腺、各種疾病,都是從最嚴重的狀況講起。講得好可怕,氣氛好凝重,其實,我也不樂意呀,大家都喜歡「說好話、聽好話」。可是,醫師有醫師的責任,如果完全順著病人行事或說話,那就失職了!而且,醫師有個職業習慣:要優先設想最壞的情況,上面那些嚴重併發症的話語,也都是事實,不是唬爛來嚇人的。

文章標籤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新聞部份內容:「30歲韓國女星朴素丹因演出《寄生上流》知名度翻漲,今突傳出罹患甲狀腺癌。經紀公司指出她是在定期健檢時診斷出甲狀腺乳突癌,已遵循醫師指示開刀,復原狀況良好」。

甲狀腺癌」有很多型,「乳突癌」最常見,約佔75%,發生在女性多於男性,只要接受手術並妥善治療,絕大多數可痊癒。

正好與我上次才寫過的那則文章情境相仿,可以再提出一次呼籲:

「甲狀腺癌」是台灣「新診斷癌症」排行榜第七名,常常沒有症狀、沒有不舒服,很多都是在健康檢查或一般的門診中被意外發現,絕對夠格稱得上是「隱形殺手」或「無聲殺手」。

還是要重提一些「很實在」的老話:

文章標籤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師,糖尿病會好嗎?」這個問題,不算常見問題,但是多年來從來不退流行,永遠有人會問!如果是新診斷的糖尿病病人問了這個問題,我會覺得很理所當然,這是認識疾病的一個步驟。但是,許多即使已經吃藥多年,甚至已經因久病而打胰島素很久的病人,仍然會在某些時候出我意料的迸出這個問題。

問出這個問題的慢性病人,其實自己也「心知肚明」答案是什麼,畢竟經過正規治療這麼久了,當然知道糖尿病不會好,必須持續追蹤治療。但是他們就是想問看看,人總是可能盼望奇蹟,他們也盼著醫師也許某次會講出心中期待的那個答案。

身為醫師,我多年所受的訓練及作為就是要展現同理心,所以我真的能夠體會及感同身受。只是,我還是有我醫師必須盡的教育與專業責任,「我真的說不出你心中期待的那個答案!」

「醫師,糖尿病會好嗎?」
以下是我的答案:

文章標籤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