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實證醫學的定義,實證醫學的要素包括客觀資訊、醫師對病情的主觀判斷、以及病人觀點。而在根據實證醫學形成決策的過程中,也包含了三個要素:最佳實證決策(理想狀態)、可用資源(實際環境)、及個人與社會利益最大化間的權衡。實施實證醫學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包括基礎醫學知識、臨床知識與技能、證據收集的技術、證據評估的知識與技能、及決策分析的知識與技能。所以實證醫學的建立必須要有下述條件:資料庫及管理系統、資料資訊的採集與分析系統、實證醫學方法學、及醫學相關知識與技能(主要是臨床流行病學、統計數學、資訊科技)、(陸希平、陳家玉、周明仁,2004)。


           要學習實證醫學,必須了解實證醫學的核心內容、熟悉四大問題的實證醫學指引、善用網路資源。介紹實證醫學的核心內容如下: 

三大要素

          包括研究證據、臨床專業、病人價值觀。這三者不可偏廢,常常有人誤以為實證醫學只強調研究證據,不重視醫師個人經驗或病人感受,這是錯誤的解讀(郭斐然、梁繼權,
2006)。實證醫學的推行提高了證據完整性、精確性、及系統性的重要性,但過去倚重的經驗法則仍被當作證據的一部分,只是證據可由更多的客觀資訊取得,對於個體差異的重視,在實證醫學中仍被強調(陸希平、陳家玉、周明仁,2004)。 

四大問題 
          包括治療/預防問題(研究治療或預防方法的有效性)、診斷問題(研究檢查方法或臨床表徵對疾病診斷的有效性)、危害問題(研究暴露的危害或疾病的原因)、預後問題(建立疾病預後的預測模式)(郭斐然、梁繼權,2006)。 

五大步驟QSAAA

          指從臨床個案產生問題,至尋求解答的過程。包括:
一. 將資訊需求轉變成可以回答的臨床問題(Question
          臨床問題依其特異程度可以分為背景問題及前瞻問題。背景問題是基本的醫學知識問題,前瞻問題是比較集中於特異興趣的問題,我們通常會將前瞻問題轉換為PICO的格式:Ppatient)為與問題有關的病人族群或特質;Iintervention)為所關心的臨床介入,可以是治療或診斷;Ccomparison intervention)為與臨床介入比較的對照介入,通常是比較傳統的治療或診斷技術;(outcome)為比較的指標,可以是治療的效果或診斷的正確率(方鶯珍、璩大成,2004郭斐然、梁繼權,2006
)。
二. 尋找相關的醫學證據(Search

          追蹤最佳的證據以回答問題(方鶯珍、璩大成,2004)。醫學文獻可以分成三大類:(1)教科書、電子書、網路電子書,(2)醫學期刊、電子期刊、電子資料庫,(3)實證醫學文獻資料庫(郭斐然、梁繼權,2006
)。
三. 以批判的方法檢驗證據的可信度(Appraisal

          批判性地評估所獲得的證據之效度、影響及可應用性(方鶯珍、璩大成,2004),需熟悉與治療有關的五個證據等級。此步驟包括三個層次:(1)區分問題種類,(2)這個研究可信嗎?是否有依照各種問題的指引進行研究?(3)這個研究的結果重要嗎?結論是否有統計學上的意義(郭斐然、梁繼權,2006
)?
四. 結論是否能應用於我的病人(Application

          整合批判的結果、臨床專業及病人特殊的價值,以應用到臨床上(方鶯珍、璩大成,2004)。需考慮以下因素:(1)我的病人是否與研究族群不同(人口學特色、危險因子、初級/次級預防)?(2)我的機構是否能提供這樣的治療?(3)治療對病人的潛在益處及風險,(4)病人的價值觀及期望(投藥方式、手術方式、遵醫囑性、文化、社會、經濟、及倫理考量)(郭斐然、梁繼權,2006
)。
五.
評估執行實證醫學的效用和效率(Audit
       對前述四個步驟的成效評估,通常是以自我評估的方式進行,以尋求下一次的改善(方鶯珍、璩大成,2004郭斐然、梁繼權,20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翁瑄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